2009年03月20日
「他今天沒有致電給我,我為甚麼要致電給他?」
「她居住地方太遠了,要每晚送她回家太疲累了。」
「若然他不愛我的話,表白後會很沒面子。」
「已經做得很多了,再這樣下去,真的連自己都失掉。」
「他對我毫無意思,我才不會主動愛他。」
「已送了很多禮物給她,她也沒有回應,為甚麼還要浪費時間。」
「他是甚麼學歷的?做甚麼職業?能夠養我嗎?」
或者不是港男或港女的問題,而是我們也很愛自己,也喜歡與別人計算,怕自己吃虧。
認識一位男性朋友,他很想尋找一個好老婆,於是從不同的女孩子身上評分,又怕自己表白後,被別人拒絕。另外有一些女性朋友,因為自己是女性的關係,就算遇到心儀對象也不敢行動,連約會吃飯也在等別人先做主動,原因自己是女性,約會應該由男性來做主動,何況是表白。結果他們期望愛情,但還是在等。
隨失敗的愛情經歷,我們便把自己的愛收藏起來,甚至不要讓別人看見,怕被取笑,又怕失敗。還有現今社會,大家都追求物質生活,追求浪漫主義,更追求個體與個人。愛分成你與我,一切的愛建基於外在因素下。
你愛我,所以我愛你;你關心我,所以關心你。你有金錢,所以嫁給你。你年輕貌美,娶你才是福氣。全部以一對一。公式不能出錯,大家也沒有吃虧,這場愛最好。
愛再不是因為你是你。不是打從某一剎,認識了你,被你深深迷倒;然後狂瘋地愛上了,為了愛你,忘掉了自己。
相愛再經不起考驗,不是二人提款機共有十元,也可以吃飽大笑。而是想大家只有五元,不如早點分手,找一個擁有五十元的人。
兩個人活在鐵皮屋下便沒有愛;兩個人活在凱旋門愛也會多點。
我們追求的不再以心對心,只是以條件來交換愛。學會了愛自己,卻不懂去愛別人。失去愛的勇氣和表達愛的能力,付出的決心。
不是教你愛到死來活去,而是我們的確可以去愛一個人,毫無理由地去愛,不問前因後果地去愛,最幸運當然能夠彼此相愛,不分你與我。
若然我們也能這樣地愛,這場愛有多美滿呢?
無論甚麼的愛,最後吃虧的也是那些計算如何去愛的人。
} else { ?>

MickeyForeverFriend 只跟部份人分享這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