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網站
  相片  

2006年11月24日
學生問:佛教都是用唸經,讓心靜下來,讓精神上有所依託;如果我們下座了,而沒寫修行日記,那是不是對我們的修行就幫忙不大呢?這時精神上要依託什麼呢?

導師答:你如果覺得自己很可靠,生命可以不須分享,那你就依託你自己好了。修行日記主要是要分享,你說「我不寫日記,也可以分享,打電話給老師就好了….」。打電話跟寫日記不太一樣,打電話講的東西不太容易出口成章,不太容易將想講的話,有組織的講出來。有人說要寄錄音帶來給老師,天啊!一百多捲錄音帶,怎麼聽得完啊?兩個小時的錄音帶,如果是文字的話,我十分鐘就看完了,但是兩個小時的錄音帶,就必須聽兩個小時,沒辦法縮短。寫修行日記你們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可是老師花的時間可以減少很多,不過你所花的時間─事實上就是你得到的。

寫日記是在向你的過去學習,用聖脈的語言是:每一個過去都是我們的父母、子女、和祖先。它也是我們的未來;我們向過去學習,就是向我們的祖先,向我們的父母,向我們的子女學習;用這樣的心情來面對過去跟未來,然後讓過去重生。

讓過去重生,過去又變成我的子女,未來變成我的願,它來引領我,它就變成我的父母。所以宗教的語言是「過去」是我的父母和子女;「未來」也是我的父母和子女。用對待父母、子女的心情,來面對過去和未來,這就是聖脈的語言。

把這些話放在心裡面,不斷地去咀嚼、消化,有一天它會發酵的。就像「世間在裡面、世間沒有別人」,這樣的幾個字,放在心裡面,一直咀嚼、咀嚼,….有一天你在看電影的時候,發現電影裡面每一個人都是你啊!電影裡面只有一個人。假設電影裡面有十個主角、配角,那十個人都是你,他們所有的對話,你會覺得都是你在跟你自己對話,這就是身見斷的現象!

身見斷了之後,你聽到每一個人跟你的對話,都是你自己內心的對話,世間沒有別人!下次再去看電影的時候,這種感覺會越來越強,會覺得電影裡面所有的對白,都是某一個人的獨白,那個人就是你,就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你就是在找那個人,其實只有一個人。意思是:我們心裡面經常有十幾個人在對話,每個人都是多重人格,不過,到最後我們要走出一個人格來!這要有方法,要有信!沒有信,很容易莫衷一是。

為什麼那麼容易散亂?因為我們內在裡本來就是多重人格。我們生來就不是一個心,我們總是三心兩意:三個人格再加上兩個人格叫三心兩意。多重人格也有所謂正常和不正常的,正常也不一定很健康,所謂正常的多重人格是指:人格和人格之間有對話,而不正常的就是:人格和人格之間不對話,所以這個小時是一個人格,一個小時之後又變成另一個人格,後面那一個人卻不認得上一個小時的那一個人,這叫做不正常或變態的多重人格。

我們幾乎都是屬於正常的多重人格。還會三心兩意,還會散亂的人都是屬於正常的多重人格,因為你的人格跟人格之間有對話,只是經常猶豫不決,不曉得要這樣還是那樣?每次打坐遇到腿痛,「要不要放腿?」「再忍耐一下」,「放啦!放啦!」,「再忍耐一下?」你一直在不斷對話,沒辦法統一啊!

學生問:老師說要無對象,可是談戀愛一定有對象,怎麼可能無對象呢?

導師答:無對象的意思是「不把對方當成東西」,而是當成一個我所愛的人。把他當成一個你可以依賴的「對象」,那個叫做東西,他不是一個主體的人格。「無對象」的意思就是:完完全全地尊重他,「有對象」的那個尊重是有保留、有佔有的,你說戀愛怎麼可能不佔有?當然可能!

用什麼態度跟一個人戀愛?用跟萬事萬物談戀愛的心情跟某一個人談戀愛,那才是對的!如果是用跟一個人談戀愛的心情,而不是跟全天下談戀愛,那個戀愛就叫做有對象的,要用跟萬事萬物談戀愛的心情跟某一個人談戀愛!這是可行的。如果不是的話,它通常會出問題,這樣的戀愛旅程,會觸礁的。

學生問:世間跟出世間,好像昏沈跟清明、夢與醒、幻與真,常在兩邊拉扯,一不小心就會墮入昏沈的夢幻中,出世間感覺如雲端那麼的遙遠,明明知道出世間是人生唯一的一條路,怎樣才不會墮入世間中?

導師答:這是注意力的問題!願意不斷地練習提醒自己,不斷地對自己耳提面命;要讓祈禱變成一種習慣。「祈禱」的意思就願意常常跟天、地說話,不要一直跟人說話。要常常說「天啊!我怎麼辦?天啊!」這樣是跟天說話。當你問:「天啊!」這時候心要很安靜,不然上天講話時,你會聽不到的,天講話的聲音是很微細…..很微細地,像小精靈在講話一樣。

所以人家問德蕾莎修女說:「你有禱告嗎?」「有」「你每天都禱告?」「是啊!」「那你禱告都說什麼?」「我什麼都沒說。」「你禱告在做什麼?」「聽上帝說話」「那上帝說什麼?」「什麼都沒說」「但是你為什麼還要禱告?」「聽、我在諦聽!」

諦聽的意思就是完完全全地靜下來,完完全全的接受、接納,然後讓它消融,這就是零抗拒的意思!最後當你完完全全零抗拒的時候,靈感就會出現了。減少自己內心的對話,真的把自己交出去,只是問內心中的善知識或就是問:「天啊!」。

善知識,他一定是絕待的,他一定是超越一切對待,超越「是、不是」,「有、無」兩邊的;世間都是在是非、有無的認同裡面轉來轉去。「是、非、有、無」這四個字,就是我們的認同問題,每一個人都有所謂的「認同危機」,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中年人有所謂的中年危機,老年人也有老年的危機,這些現象都跟認同有關,在佛教裡面叫做「我見、我欲、我慢、我愛」。

學生問:下午經行時,遠望群山風景,發現山頂上有一棵大樹,當時觀想我就是那棵大樹,發現雖然我有充沛的陽光、雨水、空氣,但卻又怕閃電,高處不勝寒,孤獨、懼怕、競爭、壓力接踵而來,請老師開示:我要怎樣才能免於疑惑,佇立不搖?

導師答:不要做杞人啦!杞人才會憂天,對不對?有一天我們這個大殿,飛機也會掉下來,閃電要打中一棵樹,也不是那麼容易啦!那個機率不會大於你開車出車禍,開車也會出車禍啊!有時候你不撞別人,別人會撞你啊!用什麼心情來面對孤獨、懼怕、競爭、壓力?就是用那棵大樹的心情,進入大樹的心,大樹是不怕的!它不會有這種問題的,大樹絕不擔心閃電。

學生問:我就是怕閃電的那棵大樹,如何面對種種孤獨、懼怕、競爭、壓力接踵而來,請老師開示,我應該用怎樣的心情去面對?

導師答:就是用那棵大樹的心情去面對,因為你還沒有完全進入樹的感覺。樹不會怕的,大樹絕不擔心閃電,大樹如果可以說你聽得懂的話,它會告訴你,它沒有這種問題,它不會擔心閃電。整個大自然,真的給我們很多啟示,好好地看大樹、流水、山、天空……..。看天空的心量那麼大!飛機在天上飛來飛去,天空也不會怎樣,火箭射來射去,天空也沒有破一個洞,所以佛教的形容詞是:心如虛空,心包太虛。那真的是可以實踐的!

學生問:為什麼要右側臥?有什麼好處呢?只有睡覺才用得著右側臥嗎?

導師答:兩個時候不適合右側臥,一個是懷孕的時候,另外一個是午睡的時候。午睡可以左側臥,左側臥一樣鼾聲會減少,尤其吃太飽要左側臥,不然的話,胃液容易逆流,所以午睡姿勢不好的話,會感覺胃酸上逆。為什麼要右側臥?因為心臟偏左,如果不右側臥的話,會壓迫到心臟,如果是仰躺,對整個自主神經系統都是不好的。右側臥能讓整個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搭配得最好,它比較能進入一個完全休息的狀態。

學生問:為什麼同修梵行關係,沒有痛苦?

導師答:有同修梵行就沒有痛苦,梵行的意思是彼此之間身口意清淨,清淨怎麼會有痛苦?同修梵行就是彼此之間身口意、六根清淨的對待,彼此都是絕待的,所以就不會有人跟人之間對待的拉扯。

學生問:男女同修該如何對待呢?

導師答:平常心!最重要的是看到對方是一個人,而不是看到他是男的、女的,從體力的觀點,我們可以考慮對方的體力,但是,不是因為他是女的,女的也有可能力氣很大,其他都一樣啊!我們看的是受、想、行、識,這沒有分男女的。

學生問:如何把禪修融入生活?譬如作早晚課、禮佛、經行?作息時間該如何調配才得當?

導師答:一樣啊!我們早晚的時間還是可以禮佛、經行、打坐,可以禮佛20分鐘,經行20分鐘,打坐30分鐘,早晚能夠這樣子是最理想的,尤其是睡前的靜坐很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的睡眠品質變好,隔天起來也會比較有精神,因為睡眠品質不好,亂作夢,隔天精神就不好。至於為什麼會亂作夢?那是因為睡前沒有好好打坐,沒有好好作睡前作意。睡前作意就是在內心由衷地跟善知識對話,跟天地對話!睡前作意真的可以幫助我們作夢的品質清淨!

學生問:當我的利益或目標跟對方互相衝突時,如何做到自利利他?又如何拿捏分寸?

導師答:一定要雙贏!不然的話都不能持久,所以做事情,最好盡量往兩利的方向來改善,我賺到、對方賠,我也不忍心,對立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

學生問:在家修行比出家修行的誘惑來得多,雖然心不隨境轉,但是要如何面對聲色世界的誘惑與苦難?

導師答:老老實實地跟親教師連線!在家的誘惑是不是比出家來得多,不一定啦!出家有出家的問題,你沒有出過家,怎麼知道?就是要有同修梵行,就是要有伴;我們的修行要有伴,真的要有心上人,你的心中要有愛,要有心上人,你想到他心中就充滿著愛!這樣子才會得到正向的激勵,不然的話,真的會覺得很孤單!

孤單的時候,容易受到誘惑;因逃避痛苦,而追逐快樂,於是很容易往男女的溫柔鄉裡面鑽,那是一個陷阱!如果因為寂寞、孤單,而去找異性,那絕對是天大的陷阱!

跟異性談戀愛,要有辦法想像:如果對方不是異性,照樣願意跟他一輩子,這樣的人就是你適合談戀愛的對象,這樣的態度才能真正認識對方。如果因為對方是女人,所以我要跟對方結婚,這是有問題的!當我們將所愛戀的人的性別完全拿掉後,對方到底剩下什麼?剩下的那個成分才是我們真正要的!他的特質才會在那裡真正地顯露出來!如果一直以為他就是異性,那都只是障眼法!

學生問:觀呼吸中吸拉呼推的實質內容是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運用?例如肚子餓、打坐、腿痛,用吸拉呼推的方式推拿,好像越推拿越痛?

導師答:這是過渡時期。放鬆地觀呼吸,就不會越觀越餓。

學生問:是否有禪坐之外的方法可以達到涅槃?還有如何修持智慧?非緣苦生信不可嗎?

導師答:一定要緣苦生信,一定要從對苦的認識、對死亡的認識開始;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我們是:「不知死,焉知生?」。認識苦、認識死亡,我們才有心量與勇氣正視問題,達到涅槃、修持智慧,需要心量與勇氣。

from:
http://www.dharmalineage.org/Docs/%B8%D1%B4b.htm

於06年11月發佈



其他文章共 23 篇

短篇故事:2篇, 隨筆:6篇, 詞:1篇, 歌曲:5篇, 公開書信:2篇, 私人情信:1篇, 其他:6篇

最新公開文章 :     (06年12月)
    俾D意見吖~~ (06年11月)
    美女班房 (06年11月)
    解惑篇 (06年11月)
    November Rain (06年11月)
    Whiskey In The Jar (Tradi (06年11月)
    Whiskey In The Jar (06年11月)
    Highway Star (06年11月)
    Sk8er Boi by Avril Lavign (06年11月)
    一個好感人嘅flash (06年11月)
    (06年11月)
    GLAMOROUS SKY (NANA) (06年9月)
    給:滿┌○天→星☆╯ (06年7月)
    給所有Ex-女友的信 (06年7月)
    每 個 愛 情 都 會 累 (06年6月)
    不要為了一個你討厭的人,而離開許多你喜歡的人 (06年5月)
    《錯過一時,錯過一生》 (06年5月)
    <<愛一個人不一定要擁有>> (06年5月)
    (06年5月)
    (06年5月)



hiroryo 只跟部份人分享這資訊。


Pixel Cafe
包場開生日派對? 搞謝師宴? 公司活動? 舊同學聚會? 聖誕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