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9月13日
書名:24個比利
作者:丹尼爾‧凱斯
譯者:小知堂編譯組
出版社: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代:1994年7月初版
頁數:557頁
‧內容大意: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主人翁威廉‧密里根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說上所記載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樣使用杜撰的假名,從被逮捕到被控訴開始,他一直都是爭論性的公眾人物。
一九七七年的十月二十七日,比利因俄亥俄州的連續強暴及搶劫重罪而遭到警方逮捕。他們在他的住處發現手槍、子彈及三名被害者的物品,這些證據足以定罪於他。但是後來,他們發現他常有一些怪異的行為:『他的眼睛時常飄忽不定,嘴巴也微微蠕動著,似乎在自言自語 』那正是人格交換時的情形。比利的體內目前為人所知的有24個人格,不應該說是『人』,他們認為若你稱他為人格,便表示你不相信他們確實存在。而他們的領導者有二人:亞瑟和雷根。亞瑟是第一位發現有其他人格存在的人,在安全的環境中由他負責管理,決定誰可以從『家庭』中站出來講話;而雷根是在危險環境中的管理者,負責保護『家庭』的每一位成員,包括婦女和小孩。『出來』所代表的意思,是當管理者指定,由誰『站』出來說話,就像『聚光燈』打在那人身上,而他才有記憶或知覺,才擁有那段出現的時間,否則其餘都在陰暗處做自己的事或者睡覺。
最後,比利被送往利瑪醫院,一家沒有人性的、屬於罪犯的醫院。之前的治療過程曾讓他擁有獨自入城的權利,但也因此遭到居民的抗議。之後因進入了利瑪醫院,使他感到痛苦及絕望,多數的人格都選擇放棄,只剩下年輕的孩子們、、、、、、、、。
‧心得感想:
這本書的作者,丹尼爾‧凱斯,客觀地以記者的身份記錄了一個多重人格病患的治療歷程,心理上的變化等,雖然剛開始他有些遲疑,但乃耐心地聽他述說他所有的記憶 ─ 這也促使『老師』的出現 ─ 一個全新的個體,是所有人格的混合物,對於過去發生的事記得非常清楚。同時,作者也漸漸的認同及相信他所說和所經歷的事,但他始終保持著一種懷疑態度,使社會大眾能瞭解多種人格病患的心裡狀況。
對於比利體內的24個人格,他們都有獨特的專長,而且某些還相當卓越,例如湯姆的逃脫技巧及對電子方面的專業知識,亞瑟的博學多聞,雷根的強大體力,及亞倫的辯才無礙及繪畫方面的天份,甚至各種不同的語言腔調等,都令人感到吃驚。從他們不同風格的畫作中,都難逃一種看似輕微的愁悵、悲傷,實際上是對於自己異於常人的人格分裂而產生的壓力及痛苦。他們之中有些被亞瑟歸為『惹人厭的人格』,這些通常有犯罪或者行為會連累其他人的人格,在所謂『混亂時期』的期間,經常竊取時間,令管理者無法掌控,也因此面臨勞獄之災。
但是,為何會造成各人格間如此的差距?為什麼連說話的口音,甚至性別也不同呢?這也是令人不得不相信他是多重人格病患的原因之一吧!我猜想可能是以前他在小時候曾經接觸類似的人、事、物,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學習獲得,存放於潛意識中,當人格分裂時,便顯現出來了。而也因他們發覺有許多人的存在時,所以更加希望自己能有專長技藝能獨立生活,不需依賴家人,不願受到別人的歧視,便將這個天大的秘密隱藏起來。
當比利有自殺傾向時-因為他時常要為了「他」所未做的事負責-其他的人格便設法令他睡著,讓他不能傷害自己和「他們」,但這也使他遺失了許多時間〈甚至幾年〉。雖然他們遭受了許多壓力,無論在人際關係、行為、家庭、社會上,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人們視他為瘋子〉,但我認為,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徒增困擾罷了。比利的挫折忍耐度不夠,或許是因童年的不愉快回憶所造成,但是讓他瞭解真相才更重要,使他知道為何他會『遺失時間』及其他人的存在,體會出殘害自己生命同時也要為其他人負責,「他們」〈24個人格〉必須一起面對困境,而當他們有了共識之後,彼此融合的速度也能加快。
親人及醫療人員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在哈丁及雅典醫院之中,醫師們皆作了審慎的評估,不認為他是個騙子,而當作是病人-一個特殊且不穩定的病患-。而在醫院中的詳細記錄及按部就班的治療計畫,確實讓分裂的情形好轉了許多,也讓部分的比利融合;比利也嘗試接受其他的人格,學習他們的專長,使自己有資格及足夠的能力融合。
每當他感到憤怒或痛苦時,他便會作畫,這是他最喜歡做的事,也擁有極高的天份;繪畫使他平靜、放鬆,能發洩他的情感,而醫療人員也可從中窺探他的內心掙扎、想法、思考。當然,他的家人〈除了繼父〉也給予極大的支持,他們從不排斥他,總是擔憂他的安危及在無判斷能力下所做出的錯事,即使他們也承受著社會輿論的壓力。還有瑪麗〈湯姆的女友〉,當比利在坐牢時,她給予他鼓勵及物質上的需要,並時常探望他,直到他出獄。
關於多重人格的犯罪問題,也是本書的核心之一。各界的看法不一,醫學上認為不應過於嚴厲,但社會大眾及不相信的各界人士皆認為他是罪大惡極的騙子。我認為多重人格者未經治療,他對自己的行為因無法控制,應該減輕他的罪行,例如重刑者減輕三分之二刑期。再者,若立即將他移送監獄,會使病情更加嚴重,因此理應先將病患送往合適的醫院治療,而不是像利瑪醫院這等好無醫德的醫院。待情況好轉,能夠上法庭為自己辯護作證,為行為負責時,再定罪並服其刑責。否則若無罪開釋,就樹立了不好的例子,對一般人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本書的結尾,是以悲劇收場的。以下為凱文〈惹人厭的人格之一〉寫給作者的一封信,內容如下:
糟糕的事情發生了,但我不知道是什麼事,我只知道是完全分裂那段期間裡,比利完全沉睡時的時間問題。亞瑟說比利的人生非常短暫,但很不幸的是,他短暫的人生全充滿了苦澀。在這兒,他一天比一天更虛弱,他無法瞭解這地方的管理人員所表現出的仇恨與嫉妒。他們會挑逗其他病患與雷根打架,雖然被比利給制止住了、、、、、但是下不為例。醫生對我們說一些令人難過的事情,但傷害我們最深的,是他們說的沒錯。
我們 ─ 也就是我 ─ 是個怪人,是無法適應環境的人,是生物學上的怪胎、失敗之作。我們痛恨這裡,但這兒卻是我們的歸屬之地,儘管我們在此並不受歡迎。
雷根再也不管事了,他說如果不說話,就不會對外在或內在的人造成任何傷害。沒有人會再責怪我們了,雷根不再聽人說話了。
由於不理會真實世界的事物,因此我們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裡和平相處。
我們知道,沒有痛苦的世界就是沒有感情的世界、、、、、但是,沒有感情的世界也正是沒有痛苦的世界。
從這封信中我深刻感受到比利的絕望及痛苦,但這是眾人所無能為力的,眼看著一個即將綻放的生命竟被一場官司、一家醫院、一小群人而斷送枯萎,令我十分難過。有一段話是這麼寫道:
『不睡覺或未出來時,我好像是臉朝下,躺在一塊沒有邊際的玻璃上,我可以透過玻璃看到遙遠的彼端,那兒就像星光閃耀的外太空。但也有圓形的光圈,就在我面前,我們之間的一些人躺在光圈四周的棺木裡,並未封棺,因為他們還沒死。他們在睡覺,似乎在等待什麼。同時,也有一些空棺,因為有些人還沒來。大衛和一些年輕孩子對生命還抱有希望,年紀大的已經放棄了。』
那即是他們所謂的『死亡之地』、、、、、。
} else { ?>
Sad_Andrew 只跟部份人分享這資訊。